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变态传奇网页版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(二)

时间:2010-12-5 17:23:32  作者:中变传奇页游   来源:uh86.com  查看: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
1895年4月17日,中日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割让台湾、辽东半岛给日本,赔银两亿两。6天后,俄、德、法三国以提供“友善劝告”为借口,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给中国。10月19日,日本与三国达成协议:日本归还辽东予中
..

    1895年4月17日,中日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割让台湾、辽东半岛给日本,赔银两亿两。6天后,俄、德、法三国以提供“友善劝告”为借口,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给中国。10月19日,日本与三国达成协议:日本归还辽东予中国,而清廷要付给日本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用,11月16日清廷赎回辽东。1896年6月3日,俄国以迫日还辽有功,利用中国在甲午战争后的困境,借口共同防御日本为由,胁迫清政府派李鸿章与俄国政府签订《御敌互相援助条约》,又称中俄密约,沙俄势力由此入侵中国东三省。后来密约泄露,列强争相迫使清朝划出势力范围、租界与租借地。1897年山东发生曹州教案,德军趁机占领青岛,英军占领威海,法国占领广东湛江。1898年3月27日,沙俄以干涉还辽有功,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《旅大租地条约》,规定沙俄租借军港旅顺口、商港大连湾25年。以三国干涉还辽为由头,前门拒一狼,后门进四虎。列强瓜分中国之势从此兴起。

》》辛亥百年祭–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(一)

甲午战败——维新派乘机得势

    而甲午战败,也给中国国内各种政治势力以可乘之机。康有为、梁启超、谭嗣同、严复等人,自1895年起便在各地极力鼓吹变法维新。1898年1月29日,康有为向光绪帝上《应诏统筹全局折》(第六次上书),提出要参考日本明治维新推行变法。4月12日,康有为、梁启超等人,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,并在全国设立分会,纠集人员大造变法之势,遭到众多官员弹劾,斥之“名为保国,势必乱国”,但光绪帝维护其“会能保国,岂不大善”,因此未被查禁。

    1898年5月29日,恭亲王奕(道光第六子)病故,终年66岁。奕是咸丰、同治、光绪三朝重臣,其人刚直诡决,人称“鬼子六”。1861年咸丰驾崩后,奕与慈禧合谋发动辛酉政变,成功夺取了政权,被授予议政王之衔,位极人臣。在奕、文祥主导下,镇压太平天国及捻军,支持地方实权派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左宗棠等人开展洋务运动,掀起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序幕。一个千年农业帝国,开始向工业社会转型。同时奕掌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,处理外交事务。采用防御外交政策,与欧美列强极力周旋,争取发展空间。1865年,奕因受慈禧猜忌,被免去议政王职务,但仍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。同治八年,奕支持杀掉大太监安德海,招来慈禧怨恨。同治十二年,因劝谏同治帝不要修治圆明园,触怒慈禧。光绪十年(1884),慈禧借中法战争失利为由,罢去其一切职务。直至10年后,1894年甲午战败,61岁的奕已经疾病缠身,才重新起复为总理衙门大臣,负责谈判善后。

    暮年的奕虽锐气尽消,但慈禧也让其三分。奕对光绪多有约束,他对光绪帝谏言:变法必须谨慎,旧制不可尽废,新进之士不可贸然使用。1898年初,光绪帝要召见康有为,被奕谏阻——不能行其志。光绪无奈,便命康有为上奏陈述建议,并阅读了康有为特意撰写的《日本变政考》和《俄大彼得变政考》。这两本书主要叙述日本明治维新过程和沙皇俄国发展史。但是为了突出自己的政治主张,康有为在写作过程中,有意改动史实,加注自己的意见,企图鼓动影响光绪帝(注:《历史教学》1980年第6期)。这两本书对煽动光绪帝贸然施行变法,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
    5月29日,就在奕死前,还对光绪说:“闻广东举人康有为等主张变法,请皇上慎思,不可轻信小人”。奕突然病逝,让清廷断去一柱,同时出现了权力失衡,两代帝师翁同龢(帝党)开始独持朝政。慈禧与光绪帝之间的帝后斗争重新燃起。更加重要的是,让维新派有了可乘之机。奕才死两天,6月1日,御史杨深秀向光绪帝上《请定国是折》(康有为代拟),陈述甲午战败后国家的危急形势,要求光绪帝宣布维新。6月8日,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上《请定国是疏》(康代拟),由军机处奏呈慈禧太后。慈禧阅读了两份奏折,表示认可。1898年6月11日,得到慈禧太后默许后,27岁的光绪帝颁布《明定国是诏》(翁同龢起草),由吏部尚书孙家鼐主持筹办京师大学堂(北京大学前身),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帷幕。缺乏政治经验和实权的光绪帝,成了变法的核心决策者。

戊戌变法——救国图存还是亡国之道

    189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关键的时期,前有甲午之败,现有外敌入侵;内有义和团萌芽之势,外有列强环伺,后有庚子事变,局势可谓错综复杂。在这种危机关头,中国确实急需有一批具备足够政治历练的人才来稳定局势。然而奕离世、李鸿章、张之洞老迈,27岁的光绪帝也非一代雄主,清朝可谓无人矣。病急乱投医的后果,就是在康梁这些只会纸上谈兵、以狂言博取声名,且与日本人勾结的维新派极力鼓吹下,喝下了变法维新的迷魂汤。客观地说,1898年的中国确实到了非变的不可的时候,但是光绪受人蛊惑,仓促举行变法,实际让中国走上了一条极其危险的道路。

    变法维新,变的是国家根本体制,必然会引发社会动荡,是要流血的。一旦处置不当便会危及国运,轻易不可擅举。面对如此重任,需要有一个政治经验丰富、具备雄才大略和政治权威、能够洞悉时局、在混乱中制造机会、把握机会的领导层;能够制定出周密严谨的长远计划,且由一批具备足够政治历练和魄力的人才来执行。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。然而光绪帝是一个缺乏实权的懦弱之君,他实际是慈禧胞妹婉贞所生(咸丰的七弟醇亲王奕譞次子),因此也是慈禧的侄子兼外甥。1875年1月,19岁的同治帝因天花暴毙,没有留下子嗣(此时正是日本明治维新开始阶段,也是中国洋务运动的关键时期)。4岁的载湉被慈禧扶上了皇位,年号光绪。幼年的光绪,在慈禧的阴影下,,成为垂帘听政的玩偶。1889年,18岁的光绪开始亲政,实际仍未摆脱慈禧的控制。光绪成年之时,正是中国近代陷入内忧外患之时。甲午战败彻底击倒了清政府,光绪不愿做亡国之君,便接受维新思想试图扭转时局。这给康有为、梁启超等维新派带来了机会。

    再看康有为,1858年生于广东南海官僚世家,其两次入京科考皆名落孙山,求仕处处碰壁,37岁仍不得志,是个性格怪癖且言行偏激的投机份子。1889年9月,也就是光绪亲政的那一年,一事无成的康有为(31岁)选择离开北京。两年后在广州开设“万木草堂”,召集弟子宣扬孔教,其中有梁启超、陈千秋等人。康有为在剽窃张之洞门生廖平的《今古学考》基础上,写出了《新学伪经考》,试图“复原孔教”,尊崇孔子之意无以复加,由此得了个“康圣人”的雅号。1895年5月,康有为第三次赴京科考,恰逢甲午战败,清廷签署《马关条约》,康有为借机联合会试举子,发动公车上书,但以流产告终。当年5月底,康有为第三次上书光绪帝,终于得到光绪赞许,由此赐进士出身,任工部主事。见维新论受到光绪赏识,康梁鼓吹维新之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。实际上,康有为的维新思想,不过是从大量西方书籍和日本明治维新中,东拼西凑得出的空洞之言,缺乏在中国的实际可操作性。他们很走运,遇到了光绪这个买家。然而这批只尚空谈的人,能救中国于危亡吗?

百日维新——持续103天的政治闹剧

Copyright © uh86.com 中变网页传奇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