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森在白草洼伏击战后留影,所骑战马即此战中缴获。
他是一位传奇将军,他的故事被写进小说、拍成电影,长期被人们所称颂;原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说他是“冀东‘打天下’的”,叶剑英元帅称他是“中国的夏伯阳(前苏联国内战争时期传奇式的英雄)!”他,就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开创者——陕西籍抗日名将包森。
千里击强虏 剑吼长城东
包森原名赵宝森,又名赵寒,1911年出生于陕西蒲城。1930年考入陕西省立第三中学;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因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,被开除。1932年2月,加入中国共产党,不久考入西安高中。4月,“国民政府”考试院院长戴季陶来陕视察,在演讲中,他只字不提抗日救亡,满口“中庸主义”、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论调。在场的包森带头质问,并高呼口号,全场响应。学生还向台上投掷砖头石块,戴仓皇躲进后台,愤怒的学生掀翻并烧毁了戴的汽车。
“驱戴”事件后,因多次参加中共陕西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,包森再次被开除。1933年秋,还以所谓“危害民国罪”被判刑十年,直到西安事变后才获释。
1937年3月,包森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军事。“七七事变”后,从抗大毕业,强烈要求奔赴抗日最前线。初到晋察冀时,他做党务工作,后随邓华支队进入北平以西地区。
1938年6月,邓华支队与宋时轮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,包森任支队长,率部挺进冀东,开辟抗日根据地。7月,包森率领三个连队到河北兴隆县一带,得知佛来峪一带的百姓常被伪满军骚扰,决定采用“袭点打援”的方法消灭这股伪满军。他先派几名战士化装成农民混入佛来峪据点,然后里应外合突然发起袭击。伪满军一个大队措手不及,很快被击垮。驻扎在河北遵化的伪满军赶来增援,行至佛来峪村时,进入包森部的埋伏圈,死伤惨重,纷纷投降。佛来峪战斗共俘敌百余人,创造了八路军进入冀东的第一个辉煌战例。
1938年10月后,日军多次对冀东抗日游击区发动大“扫荡”。1939年春,为减小日寇攻击目标,包森支队化整为零,分散活动。包森带领二十七名战士在蓟运河一带打游击,人称“二十八宿”。4月,包森的警卫员王振锡探家,被遵化日军守备队抓获。守备队长池本信次郎威逼利诱,让其说出包森的藏身地。包森得知后,利用各种方式营救王振锡,并与狱中的王振锡取得联系。于是,王振锡将计就计,答应带路去找包森。等到池本带着守备队行至遵化孟子院村前时,王振锡鼓动池本单独进村劝降包森。
狂妄自大的池本,认为经过反复“扫荡”,包森等人只不过是一些散兵游勇,晓以利害便会招降。于是,便换上一件长袍,只带一个翻译,大摇大摆地进村劝降。池本刚进村中,就被伪装成农民的战士活捉。等气急败坏的日军守备队追来时,“二十八宿”早已不见踪迹。
包森智擒池本的故事被人们口耳相传,演绎出无数传奇。有的说王振锡是故意被俘;有的把池本改成赤本,说其是日本天皇的表弟;有的说为援救池本,日军用金条、机关枪和包森谈判,等等。
草洼鱼釜底 盘山鸟惊弓
1940年春,包森奉命率部挺进津冀交界处的盘山地区,开辟抗日根据地。他以盘山为中心,在蓟县、平谷、密云、遵化一带开展游击活动,并建立了政治处,作为冀东西部地区抗日斗争的最高指挥部;还建立了小规模的学校,训练军政干部,巩固盘山根据地。秋,冀东军分区成立,包森任副司令员、十三团团长兼政委。
1940年7月下旬,日本关东军武岛骑兵中队倚仗人数众多,装备精良,训练有素,在盘山一带连续疯狂“扫荡”,扬言要“踏平盘山”。一天,包森得到情报,武岛中队七十余人要进山“扫荡”,便组织所部四个连设伏于白草洼。白草洼地形险要,两山夹一沟,沟底乱石横生,骑兵无法发挥优势,敌人一旦进入,很难跑掉。日军骑兵在一些山村抢劫后,尖兵队先进入包围圈。他们不停地扫视地形,犹豫一下,突然加速,跑到沟的西北口,,朝山上进行火力侦察。八路军的两名哨兵被发现,中弹牺牲。后面的日军听到枪声,迅速向山上冲去。见敌人完全进入伏击圈,包森喊声“打!”机枪、步枪、手榴弹一齐开火。日军骑兵立刻被打得人仰马翻,试图后退突围。但由于火力封堵太猛,只得下马,利用地形边还击、边突围,伤亡惨重。最后剩下的十余人钻进一个石洞,固守待援。包森见状,命令战士组成突击队,迂回接近,用手榴弹炸!担任掩护任务的射手们集中火力向石洞射击,压得日军抬不起头。突击队员迅速接近石洞,距石洞三十米时,几个手榴弹同时被扔进洞里。只听“轰隆隆!”一阵巨响,敌人全部被炸死。此战,全歼日军一支骑兵队,成为冀东抗战的经典战例。此后,附近的伪军对包森又恨又怕,常拿他赌咒发誓:“口不应心,出门见包森!”
1942年1月12日夜,包森得知驻玉田县的伪军翌日将进燕山口“扫荡”,便率部连夜急行军,于1月13日1时许到达遵化县西南果河北岸埋伏。与此同时,伪军第二集团司令部及第三团北进界山口入遵化境;第四团北入燕山口,在果河北岸遭到伏击后,退回果河南岸,凭河据守。包森当机立断,以三个连兵力正面牵制,以四个连兵力分两路连夜渡河,迂回至敌后燕各庄,形成包围。
1月13日拂晓,包森部三个连集中火力从正面猛击敌方机炮部队,歼敌二百余人。失掉重武器的伪军大乱,余部五百多人向南狂逃至燕各庄,进入包围圈。这股敌人最后被毙伤百余,生俘四百多。另一股三百多人的伪军,在日本教官的率领下,逃入山上古庙,据险顽抗待援。包森得悉伪军第三团正赶来救援,便派出警戒部队阻击,并亲自指挥部队对古庙内的残敌强攻。他来到久攻古庙不下的三营阵地前,问营长:“老耿,你多大年纪了?”“四十啦!”包森长叹一声:“确实老了,不行了!”一句话激得老耿甩掉棉坎肩,拔出手枪,率先冲向古庙。全营官兵见营长带头冲锋,纷纷跳出掩体,向敌人发起决死进攻。寺内伪军遭此冲击,战斗意志彻底瓦解,杀死日本教官,缴械投降。
赶来增援的伪军第三团是“治安军”精锐,但听到四团被歼,恐惧立即笼罩全军。其先头部队向包森部发起试探性进攻,包森部立刻猛烈地反冲锋,伪军生怕重蹈四团覆辙,扔下重武器夺路溃逃。
一天之内,包森率部以伤亡三十余人的代价,连歼敌两个团,俘敌八百余人,缴获大量军用物资。如此辉煌的战绩,使晋察冀军区在接到战报时大喜之下惟恐失实,曾令重查再报。日军二十七师团长铃木启久闻讯后,也对此感到不可思议。
壮岁国难死 悲歌燕赵风
在冀东抗战中,包森数次经历生死考验,但几乎每次都化险为夷。一次,日军一个大队包围了“二十八宿”,包森被一位老大娘藏进大缸,躲过了日军的搜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