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海南岛,是被各王朝和帝国所容易忽略的角落。由于气候和距离问题,当地的开发时间非常滞后,自然难以获得历史记载者的垂青。但这里却也一直是帝国军队的最前沿。尤其是在治理模式异常僵化的明朝,大小战乱更是频频发生。其中,又以嘉靖时的那燕叛乱规模最大,堪称一朝的最大军事胜利。
熟黎与生黎
海南与中原直接联系 源自汉武帝时期
早在公元前2世纪,西汉王朝就曾经在海南岛北部建立驻军堡垒。但以当时的气候和产出而言,这个小小据点的收益还是不如更西面的越南北部,成本自然也大出许多。于是,在执行部分收缩的汉武帝晚期,西汉军队便撤回了雷州海峡以北。
此后的近千年里,新的王朝或地方政权都有涉足岛上,但管理程度总是相对较低。这个局面维持到两宋时期,才因为帝国的整体战略格局而发生根本性改变。由于宋朝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北方蛮族国家所压制,所势必要从欠开发的南方获得补充。海南岛也就在这个阶段,开始涌入许多大陆移民。他们既有专业驻军,也有普通的耕田农民,甚至是兼而有之的地方屯田军。加上外番商船需要从海岸掠过才能抵达广州和泉州,所以重要性也比过去大幅提升。
海南是整个南洋通往广州等港口的必经之路
由于这轮大开发,作为岛上原住民的黎人也受到了巨大影响。除了接受郡县制改造的北部沿海居民,还有不少继续在中部山区和南方成为藩属的独立村落。宋人也按照开化程度,将其区分为熟黎与生黎。前者汉化程度较高,并采纳了定居生活模式。后者则因地域限制,,继续维持以狩猎和游耕为主的原生态。他们偶有因为争夺地盘而发生内部仇杀,也可能将宋朝驻军卷入其中。但在大体上,只要接受赵家天子的权威,就可以在内部保持旧俗。这个情况在蒙元时代也大致照旧。
明朝建立后,曾对海南施行全盘郡县化改造。但在朱棣上位后,叫停了这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模式。于是,又有大量的土著长官被扶持,成为明朝官吏与驻军之外的稳定结构。很快,熟黎的数量因流亡人口而有了迅速增涨。他们大体上聚集在岛屿南部的崖州和北部的詹州,过着类似中原农民的田园生活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群,除了州县城池中的明朝军户、沿海村落里的回回后裔,就是以五指山为中心的内陆生黎。相比之下,熟黎与几乎所有的周遭群体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。
海南北部在明朝时已经有了重要的港口城市
尴尬的群体
从两宋开始 汉化的熟黎人口大量增加
明朝的海南熟黎人口,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汉化影响。体面的上层人士都有汉姓,并依照中原模式经营自己的大量田产。但他们却很容易受到明朝地方官的盘剥与打压。在那个交通不便利的年代,来此地任职的官员大都有被“流放”、“处罚”背景,脾气自然好不到哪里去。山高皇帝远是唯一可以凭借的优势,让他们在很多层面形同岛上的土皇帝。
早在16世纪初的弘治时代,岛屿北部的詹州就发生了大规模叛乱。生活在当地的熟黎村落,联合起来向明朝驻军发难。最后被从雷州半岛等地调来的驻军平定。双方的矛盾根源,在于熟黎的内外不是人属性。在山区的生黎看来,他们就是明朝驻军的附庸。但在明朝地方官看来,他们始终都只是可以随意驱使的番人。因此,除了不定期的收缴额外贡赋,还大量征发黎人参军和服徭役。不少原本属于郡县和卫所的流民,也定期逃亡黎人村落避难,让明朝官员非常痛恨。加之双方还经常会为了田产归属问题而发生争执,最终酿成了激烈冲突。明军在平息事变后,也不忘安排助战的苗兵在当地屯田,进一步挤压了原先的黎人群体。类似的事情,还在嘉靖当政的1541年又上演了一次。
明军的驻防城市外 是大量的黎人的村落
随着北方的熟黎因战乱而损失惨重,位于崖州的南部熟黎开始成为了重点盘剥对象。1547年,在当地担任判官的黄本静,突然派人到各村庄收取实物税。强令每户都要缴纳1只鸡、1碗食盐和5升谷物。这对于生活本不宽裕的黎人而言,无疑是重大打击。事后,税吏又将目标瞄准了当地的村落的小首领那燕。在编织了莫须有的罪名后,罚他必须缴纳3头牛或相应的白银。对于一贯重视耕牛的黎人来说,索取或偷盗主人家的牛是严重侮辱。最后,忍无可忍的那燕便带人将税吏打死。
1548年,黄本静发律师函警告,以传票要求查封那燕所在村落的粮仓。同时,新的税吏也赶往催收谷物,矛盾就此被彻底激化。村民在杀死酷吏后,也准备好了最坏结果。第二年的2月,他们和临近数个村落的熟黎一同起事,很久就拉起了有4000人的队伍。面对他们的突然袭击,地方的明军猝不及防,感恩县城很快陷落。随即,有更多崖州一带的熟黎村落加入,将叛军规模扩大到8000多人。如此一来,不仅明朝的地方驻军不敢主动进攻,连重兵据守的崖州县城都岌岌可危。
明朝派驻海南的官员 素质和禀赋都不太理想
艰难的平叛
一段幸存的古代崖州城墙
古代崖州的附近都有山地拱卫
虽然那燕聚集起尽可能多的人力,却无法克服几个根本性难题。由于文化割裂与竞争关系,他们很难争取到内陆生黎的支持。其次,明军不仅在南部据有崖州,在岛屿北部也有稳固的经营。这让叛军始终就要面对两头夹击的危险。
为了尽可能动员起自己争取来的部众,那燕和其他熟黎首领一同将来自所有村庄的人都做了编组。在不打破原有村落格局的基础上,任命不同级别的头面人物作为总兵和参将。相比过去的小打小闹,已经拥有大量潜逃军户的他们,不再害怕同小股明军遭遇。时长超过千年的狩猎传统,让他们很容易组织起大规模的弓箭手部队。又因为有很多人曾经被明军抽调驻防,所以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军事经验。与之相比,地方卫所的明军大都是更加纯粹的农奴,战斗水准是十分抱歉。
明朝在广东和海南的卫所分布